English

德国话题

1999-02-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程丹梅 我有话说

似乎越来越多的德国成年人对年轻人的文学修养持忧虑态度;似乎越来越多的权威人士开始对现存的教育制度发出了不满的声音。导致这些的原因是,现今的中学生再也不象以前的人们那样总有一系列必读的书籍来自觉去武装自己,他们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艺术知道得太少了!专家和教育家们惊呼。

最近,由德国《时间》报率先发表了一个权威人士Ul?rich Greiner的文章,题目就是《中学生应该读那些本国经典》。文章说,当然,谈文学不是一件讨人喜欢的事。霍尔德林的《面包和葡萄酒》对失业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哥德的《明月歌》对退休和提高工资不会有什么贡献。谁想去找工作,谁就更愿意学英语,电脑和数学。文章忧虑地说,现在大多喜欢看的是品位不高的《图片报》而不是《浮士德》;他们讨论的是电视节目中的低级的黄色节目而不是席勒的《阴谋与爱情》。作者说:这真是极大的错误!他说,已经沉没的前东德曾有过一个继承传统文化的措施,虽然它里面有很多偏见,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不让传统丢掉。

文章说,历史不仅是皇帝与将军的历史,也不仅是工人和农民的历史,它也是作家、诗人与哲学家的历史。是图书的、戏剧的、诗的历史。谁不知道这些历史,谁就不会认识自己的文化,也就不认识自己。文章说:看看德国的教学计划吧。在杜塞尔多夫,学生们谈论的只是“文”而不是文学,是虚构的广告说明。人们更多的是从广告里去学语言,而不是从文学作品。作者认为,现在需要一个新的必读书目录,通过它人们可以开始谈论文学,当然,作者说,不提倡书的书目很可能会更让人感兴趣,比如布莱希特现象的被发现,就是因为当时学校里不允许读他的书。文章说,在德国,图书馆很多,书店也足够,文学的大门是敞开的,连电脑的国际网络中都可以查找世界名著。所以说,读书是必须的学习。

接着这篇文章,《时间》报又进行了系列采访和调查,被采访者有:作家,评论家,演员,大公司经理,学者,出版家,教育研究家,导演和政府官员。虽然他们对于究竟什么是经典持有不大相同的看法外,但是,一致认为中学生对于本国文化应该持严肃的态度,而且在教育方面做些工作也是必要的。《时间》报纸将这些人士所列举的必读作家的书目按顺序排列出来,他们是:哥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卡夫卡(Franz Kafka),托玛斯·曼(Thomas Mann),乔治·比希纳(Georg Buchner),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席勒(Friedrich von Schiller),亨利希·冯·克来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ing),福里德利希·霍尔德林(Fiedrich Holderlin),海涅(Heinrich Heine),瑞尔克,范塔纳,高特福瑞德·本,乌维·尤恩森,凯勒等。

当然,对于必读书目录还有很多的争议,有人说,既然要读这些作家的书,那么以前最早的古诗韵要学,《圣经》也要学,而且还可以追溯更久远的时代作品。但是,尽管如此,在中学生应该了解本国文学经典上,人们是达成一致的共识的。还有人建议,应该给中学教师提供文学作品的经费,以便教师在教学上,能系统地、更充分地给学生应有的文学教育,这也是一个必要的投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